毕业演讲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?
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79年前,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说的这句话,用词朴实,修辞简单,却成为关于大学理念的世纪之言。蔡元培、梅贻琦、张伯苓、胡适,这几位备受尊崇的校长,都在开学典礼上留下过隽永的言论。这些言论,又都跟“何谓大学”有关。
大学毕业典礼浓缩了大学生活的精彩、五味杂陈和社会期许。作为告别礼,它既度量了大学文化的“体温”,又回应了社会的关切,还杂糅了相互激荡的文化思潮。在这极富象征意味的人生仪式上,毕业演讲无需板着面孔说教,亦无需一味追逐网络潮语。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大学校长致辞,都是纯然发自内心,口吻亦师亦友,守护大学应有的价值立场。
毕业演讲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?
在一位普通学生的眼里,答案似乎更清晰。一位北大硕士毕业生说“校长无需为讨好学生而演讲,贴近是重要的,但还是不够的”;“演讲不一定需要时髦,但是要以思想、智慧使人折服”;“我希望校长的演讲能有思想的高度,像长者一样,在你即将上路以前拍拍你的肩,给你一些鼓舞。”
的确,比起毕业论文导师,年轻的学子更需人生导师。